Art-Tech Talks

0
0
Subtotal: $0.00
尚未選購任何商品。

萬物有靈:藝術與科技共生展 |探討人類與科技的共存概念 | HKDI Gallery

香港知專設計學院(HKDI)及旗下的HKDI Gallery舉辦「萬物有靈:藝術與科技共生展」展覽,向公眾展示國際知名藝術家、具標誌性的媒體藝術作品。

HKDI一直致力與世界各地不同的博物館、設計院校和設計師合作,推動香港設計教育發展,同時促進業界、學生及設計愛好者之間的交流。「萬物有靈:藝術與科技共生展」於2022年12月3日至2023年4月2日期間在HKDI Gallery舉行,同時以虛擬形式在網上展出,與觀眾一同探討藝術與科技共存的概念,以及人類與大自然的互動方式。

萬物有靈論,又稱為泛靈論,主張天地萬物都有靈性同生命,是哲學論說;當下萬物裡其中之一與人類密切相關的絕對是科技本身,如果這些科技都有生命,這樣的新自然當然不止山水花草,而是新生態。是次展覽聯通天地人三者的概念,在藝術與科技加持下叩問大自然在人與科技的干預下會發生什麼?由山水大地走到新種自然(Neo Nature),讓藝術與科技預測占卜近未來。

展覽邀請了五個媒體藝術創作單位,其中包括兩位來自香港的藝術家——鮑藹倫林欣傑。他們被委託創作兩件新作品,進一步探索結合藝術與技術來介入大自然的可能性。

香港的策展人——鄺佳玲林欣傑

談及展覽策展方向,策展人鄺佳玲及林欣傑表示:「創新科技與藝術概念的融合,正是對當下與未來的回應。是次展覽的五件作品,如五行運世,呈現新自然(neo-nature)及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之餘,更帶出了共存的概念。」

「萬物有靈:藝術與科技共生展」展示了人類與科技共同創造的新生態。 一系列的作品利用大自然裡不同生物的共存,以及地衣的共生概念——由真菌與藻類結合而成的共生體,呈現了對未來生態共生的願景。

作品一覽

《靈基因》

鮑藹倫的《靈基因》(“F10ra 0”)以香港巿花紫荊花為研究主題,追溯第一株洋紫荊在香港出現的故事。這個裝置以紫荊花的基因轉化成的聲音為主軸,旨在讓觀賞者於沉浸式體驗中,從節奏感受層層遞進的人工自然。《靈基因》讓觀賞者想像人工智能如何演譯存在和本質的相互作用。

如果DNA是神的語言,那麼我們是否可以透過DNA解碼而從每種生物中取得更深層次的訊息?在今次展覽中,鮑藹倫將DNA的訊息轉換成聲音,希望拉近觀眾與紫荊花基因研究之間的距離。

《天屏地園》

林欣傑的園圃作品《天屏地園》,其靈感來自國際錄像之父白南準的作品《電視花園》。《天屏地園》模仿常見於室內垂直農法的技術 —LED光譜植物種植法。電腦通過機器學習及分析24小時新聞直播的動態及顏色光譜,將數據傳送至《天屏地園》在高處的電視螢幕中,令到這個「天空」螢幕除了提供資訊給大眾,同時亦為園內植物提供光線。人工虛擬現實與真實交互影響,生命被虛實雙向刺激,並與之反饋,造成循環共生的狀態。

觀眾除了可在現場見證這個虛實交織而成的共生循環外,也可以在社交媒體上觀看《天屏地園》直播,實時見證植物每分秒的成長瞬間,並思考科技與自然在密不可分的共生關係下,帶來的可能性。

《感應流2022‧不可視‧不可聽》

《感應流2022‧不可視‧不可聽》是由著名的日本音樂傳奇人物坂本 龍一和媒體藝術家真鍋 大度設計的數據視效化裝置。作品透過天綫收集環境中的電磁波,並通過程式,將數據轉化成視覺與聲音,於高清螢幕和揚聲器中播放,讓觀眾能實時體驗人類無法感知的電磁波。

觀眾也可透過控制器改變波長頻率,去感受各種電磁波以及不斷變化的視覺與聲音。這件作品體現出積極參與於智能手機通訊中,但又經常不被注意、不被看見的電磁波。

《人工植物學》

《人工植物學》是一項持續進行的項目,透過機器學習的演算法,探索植物學插圖的潛在表達能力。在發明攝影術之前,植物學插圖是記錄不同植物樣貌的唯一方法,並讓物理學家、藥劑師及植物學專家用於識別、分析和分類的工作。

《人工植物學》從公共領域的庫存檔案中,收集不同流派中的重量級藝術家所繪畫的植物插圖,包括Maria Sibylla Merian、Pierre-Joseph Redouté、Anne Pratt、Marianne North和Ernst Haeckel。藝術團隊fuse*通過訓練機器學習系統GAN(生成對抗網路),創造出跟原本圖像極為相似的新人工圖像。機器透過創造新的語言、捕捉人類和自然所負載的資訊和藝術特質,重新闡述圖像內容,並從所學到的數據中建立一套全新系統,同時重新定義顏色、形狀、細節和紋理之間的關係,期望有助創立新物種、類別和形態的可能性。

《樹叢》

《樹叢》由加拿大滑鐵盧大學教授菲力浦‧畢斯雷領導,與生活建築系統團隊(Living Architecture Systems Group)以及多個合作伙伴共同協作,曾於2021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上展出。它建構了一個改革世界的願景,在未來的建築道路上找尋與植物、動物、惰性物質共生共活的理念。

影像與音效環境連動,空間中似有無數世界陷入混雜無章的狀態,然而轉眼間新的生命又再次躍起。畢斯雷與合作夥伴展現出一個開放又持續變化及共享的世界,以取代那些分割人們的僵硬封閉領域觀。在疫情肆虐下,畢斯雷在一個不斷擴充和轉型的世界中探索生活的可能性,並表達了他對相互依存和共生的願景。

《樹叢》加拿大滑鐵盧大學教授菲力浦‧畢斯雷領導

國際藝術家陣容

國際藝術家陣容還包括日本音樂傳奇人物坂本龍一、媒體藝術家真鍋大度、義大利藝術家團隊fuse*以及生活建築系統團隊/加拿大藝術家菲力浦‧畢斯雷(Living Architecture Systems Group/Philip Beesley)。展覽透過國際知名藝術家多件別具標誌性的媒體藝術作品,探討藝術與科技的共存概念,以及人類與大自然的互動方式,展示人類與科技如何共同創造新生態。 

萬物有靈:藝術與科技共生展
日期 :即日至2023年4月2日
(逢星期二、12月4及11日休館) 
時間:10:00 – 20:00 
地點 :香港知專設計學院HKDI Gallery (港鐵調景嶺站 A2 出口)
觀衆需於網上預約參觀時段:
https://hkdigallery_exhibition2223_admission.eventbrite.com

資料來源:HK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