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屆香港冉起當代(Affordable Art Fair)將於 2025 年 5 月 22 日至 25 日重返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匯聚 98 間參展單位,共同展示一系列精心挑選的當代藝術作品。 今年香港冉起當代會繼續以「敢賞・敢藏」為主題,旨在啟發不同層面的藝術愛好者,鼓勵他們自信地探索並收藏藝術作品。
跨媒體藝術團體Machine & Art NOW 主辦的「當代藝術 X 中國哲學」計劃「寐知」由跨媒體藝術家梁基爵(Gaybird)及作曲家羅穎綸(Vanissa)共同策劃,銳意 通過不同藝術媒介的跨界合作,探尋莊子哲學對於當代社會的啟發性與相聯性,並以藝術重新詮 釋和回應古代智慧。
由香港藝術中心主辦,市區更新基金贊助的「轉角:」公共及社區藝術項目致力通過藝術介入的方式促進社區更新。全新公共藝術裝置《城市窄縫中的一朵花》於2025年4月正式亮相。
亞洲藝術科技蓬勃發展,今次特別邀請三位在該領域深耕多年的藝術家,他們分別是武子揚 ZIYANG WU(中國)、何鋭安 Ho Rui An (新加坡),以及JOOYOUNG OH (韓國),從不同角度向我們講述他們對於藝術科技領域的見解和研究。
「熵靈」「黑盒」「重啟」是一場虛實交織的多媒體裝置藝術展覽。藝術家傅至雅 (Jessica Fu) 長期聚焦歷史建築的研究型創作,將城市建築轉化為當代社會集體記憶的隱喻載體。
國際名導蔡明亮電影《行者》系列慢走12年、長征近十萬公里,橫跨台北、香港、東京、巴黎、華盛頓等八座城市拍攝;十部作品作品分別受邀參與坎城影展、馬賽國際影展、柏林影展、威尼斯影展、並入圍第60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等,享譽國際。十部《行者》系列將首度於台灣全放映,並於今日(26日)啟動「行者十步」電影馬拉松的募資計畫。全台限量十場、各十小時的馬拉松放映,蔡明亮將全程陪同觀影及互動,打造一場大型沉浸式的行動藝術體驗、也是影迷這輩子不可錯過的朝聖之旅。
國際化妝品牌『KATE』於 2022 年推出全新電子體驗企劃,以其展現東京時尚潮流的獨特魅力而廣受好評。近日該體驗內容已經革新升級,以「TOKYO 2D FACE」之名重新亮相。由KANEBO化妝品、TOPPAN和PYRAMID FILM QUADRA三間公司共同開發。
《立「生」之本 》於2025年4月19日至5月3日期間,邀請觀眾一同展開與自然的對話,透過不同的藝術形式,重拾自然饋贈的喜悅。此次展覽與香港逸東酒店合作,旨在打破傳統的展覽形式,在酒店環境中展示創新的體驗。
香港新媒體藝術家許方華(Phoebe Hui)的個人展覽《像極了花園》正在油街實現展出,以一系列結合藝術與科技的互動裝置,讓觀眾踏上療癒與想像的旅程。
中國女藝術家林延的里程碑式個展——「林延:紙韻延綿」,為香港的首次大型展覽,同時作為2025年法國五月藝術節的重要活動。展覽橫跨林延二十年的藝術生涯,追溯她從二十一世紀初的實驗性創作至今年的場域特定裝置藝術的演變。透過融合中國傳統與全球當代藝術實踐,林氏重新定義紙張的詩意潛能。
四月陸續呈現精彩多元的藝術文化展覽活動,這些活動提供了與科技融合的創新體驗。觀眾可以沉浸在互動裝置中,感受數碼藝術的魅力,欣賞結合不同媒介的跨界別藝術作品,感受充滿創意和驚喜的藝術世界。
《安生之流 Anchoring the Presence》為藝術家黎倩華(阿步)個展,由小東及梁翠萍共同策展。在此充滿各種持續危機的世代,展覽回歸藝術和生活的純粹連結,在平凡日常練習如何容身當下。經過多次搬遷,阿步形容她現時處於「後舊居入伙」的處境。作品將回應她搬回香港後,經歷漫長的裝修歷程,連帶其有關家的糾結,並稍為安居下來之態。
香港科技大學首屆人工智能電影節由計算視覺媒體會議2025(Computational Visual Media Conference 2025)主辦,將於4月19日在香港科技大學逸夫演藝中心舉行。
馬興文的代表作之一是《舞動的水滴》系列,這一項目始於他對水形態美學的長期研究。該系列首次亮相於意大利威尼斯,以水滴的流動形態為靈感,結合雕塑與光影技術,贏得了國際關注。此後,《舞動的水滴》成為他的全球巡展標誌,先後在羅馬、上海、杭州和迪拜等地展出,每一站都根據當地文化特色進行調整與再創作。例如,在迪拜站,他推出了高達28.8米的巨型水滴雕塑,結合沙漠環境的極端氣候,探討水資源的珍貴性,展現了他對自然、生命與文化連結的深刻思考。
2768 8303
版權所有 © ArtTechTalks Limited 保留一切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