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Tech Talks

0
0
Subtotal: $0.00
尚未選購任何商品。

《第二次審問》藝術家與審查員互換身份 |以背對背方式録像裝置播放| 呈現兩種極端與極具現實基礎

《第二次審問》是王拓於香港的首次個展,展覽中的同名影片 《第二次審問》是一部分作兩個部份的錄像裝置,第一部份是雙頻道錄像,第二部份是單頻道錄像。作品呈現了王拓近年在中國所經歷的有關藝術世界文化審查的觀察和反思,上演了一位藝術家及一名審查員之間戲劇化的會面及緊張的對峙。

《第二次審問》為王拓早期的錄像作品《審問》(2017)的續章。 《審問》描繪了一位紀律檢查委員會審查員的心理審問技巧,而這名審查員亦在多年前以同樣的方式被他人所審問。 2022年的續章《第二次審問》中,王拓設想了兩種極端卻極具現實基礎的情形:藝術家成為審查員,審查員則成為藝術家。二人由於對中國體制未來的不同見解,引發了自身身份在認知上的轉變:藝術家開始暗中替政府監視藝術圈的意識形態問題;而審查員則彷彿參透了藝術在一個極權國家中存在的真正意義。而啟發二人辯論的一條線索,即是如何重思發生在1989年中國北京的現代藝術大展上引發轟動並遭遇審查的七則行為藝術(史稱「七宗罪」)。最終,在藝術家排演的一出致敬八九現代藝術大展的行為現場,審查員闖入並最終重塑了這件作品。他們呈現了中國藝術從三十年前至今的遺產,以及我們的行動如何連接著國家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油畫《武器》系列是為王拓全新的創作。這組作品描繪中國地下藝術與文化圈邊緣群體中的個體肖像,它們來自被畫者的自拍像,顯得既樸實又親密。此系列的靈感源自 James C. Scott 的著作《弱者的武器》,它透過不合作行動為無權者在不平等系統中實現日常的抵抗。油畫之外,追隨著王拓以阻力作為方法論的手法,展覽還囊括了他根據歷史檔案中的羣眾運動而所創造的全新炭筆畫。

《第二次審問》展覽開幕當日(3 月 18 日),王拓將與亞洲藝術文獻庫資深研究員翁子健共同討論王拓的作品,對談將圍繞錄像作品《第二次審問》展開。翁子健的研究聚焦於華人地區當代藝術的歷史。他曾統籌亞洲藝術文獻庫研究項目「未來的材料:記錄 1980-1990 年的中國當代藝術」。

關於王拓

在王拓 (1984 年,生於中國長春) 的創作中,中國現代史、文化檔案、小說及神話相互交織,形成虛構敘事。一如虛構寫作,他
在歷史文本及檔案記錄中上演一幕幕介入性表演,模糊時間與空間、真實與想象的邊界。王拓的創作橫跨影像、表演與繪畫,構
建多維的事件譜係。他的作品中充斥著可見或不可見的線索,揭示著社會背後的歷史及文化力量。王拓在作品中回應中國獨特的
「幽靈學」,提出以「泛薩滿主義」召喚中國二十世紀被壓抑及忽視的記憶。他的創作時常以不安且戲劇性的手法探究歷史,揭
示集體無意識及歷史創傷。王拓的近期創作批判當代審查機制,以及其中藝術家與執法者的緊張角力。王氏現於北京生活和工
作。

關於翁子健

翁子健是亞洲藝術文獻庫的資深研究員,其研究針對華人地區當代藝術的歷史。此外,他也從事評論及策展工作。他是第四屆
《Yishu》當代中國藝術評論寫作獎(2014)的得主,曾策劃展覽包括《別殺我,我還在愛!向黃小鵬致敬》(2021,時代美術
館,廣州),《學不可教》(2020,亞洲藝術文獻庫,香港)及《土尾世界—抵抗的轉喻和中華國家想像》(2015 年,Para
Site 藝術空間,香港)等。翁子健是曾處於廣州的獨立藝術空間觀察社的創辦人之一。翁氏現於香港生活和工作。

關於刺點畫廊

創辦於 2010 年,刺點畫廊是一間建基於香港的當代藝術畫廊。畫廊初期以當代攝影及影像主導的創作為重點,及後持續發展至
融合各種當代藝術媒介。畫廊展出新晉和著名藝術家,他們主要是來自香港及亞洲地區的藝術家,但亦有海外的藝術家。

王拓:《第二次審問》
日期:2023年3月21日至5月6日
時間: 上午10時30分至下午6時30分 (星期二至星期六,公眾假期休息)
地點: 刺點畫廊 (香港黃竹坑道 28 號保濟工業大廈 15 樓)